
创新教研模式,持续推进玉林品质建设
2020年,面对严重疫情,教科室围绕学校工作主题“深化双主教育 丰富品质内涵”,创新教研模式,主动开展工作,积极进取、成绩喜人.
一、面对严重的疫情,我们不断学习与探索
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我们响应国家号召,积极行动,学生停课不停学,教师全面转入线上教学,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手段,组织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,成为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,我们组织教师培训,共同探讨,特别是针对一部份老同志,更是细心指导,自从启动线上教学,没有一位教师因技术问题无从上课。
在线上教学过程中,我们组织教师们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:如何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,如何加强课堂线上管理,如何跟进线上作业,如何做线上检测,如何进行高三后期复习,如何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等,在6月我校共有7个教研组申报成都市防疫课题,其中政治组获成都市一等奖,5个组获得二等奖
- 加强学习,聚焦高中考研究
利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,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《新课程标准》,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生本课堂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。还鼓励教师自学,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,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,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、教学模式;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,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。
根据规定要求,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研讨课,听课后集中研讨,针对课改理念的落实情况以及玉林“主动学习课堂”观察量表进行评课,强化思维的过程、创新的设计和教学的反思,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,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。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听课,一学期听课节数都在30节以上。
同时要求各教研组高度重视高考中考研究,全面参与和支持高三初三教学,在2020年秋,在高新区第四届领航杯高考试题研究比赛中,我校高中9个高考学科全部参赛,获得7个一等奖,二个等奖,近100篇论文获奖,在高新区所有10个参赛高完中成绩最为突出,受到高新区通报表扬
三、确保教研质量,提高教学水平
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,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,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工作:
1、坚持间周三下午教研究组长例会制度,坚持对备课组活动定时、定点、定人检查制度、坚持对教研组活动检查,坚持推行转转课制度,完善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制度,确保正常的教研秩序。
2、通过考试成绩分析的方式摸底,深入分析各班现状。根据各班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,找出存在的问题,分析问题的根源,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,寻求科学合理、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。再通过教师对单元检测的反思全面了解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。
3、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。为了规范教学管理,制定并完善了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。在考核中加强了教学常规的考核力度,加强了随机抽查的力度,通过对教师备、教、辅、改、考各环节的检查,了解教学中突出的问题,及时予以指导纠正。
四、“主动学习”课堂建设取得初步成果
在总结前研究成果基础上,我们出版发行专著《主动学习》,对主动学习课堂理论框架、实践策略与经验,教学设计模式,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进行总体梳理,这标志我校主动学习课堂建设取得重大成果。今后,我们还将督促各教研究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,探讨学科主动学习课堂的实施特色、操作规范,评价量表,同时探索不同课型的落地策略。
五、课题建设成绩突出
学校现有省市区课题28个,一年来加强精细化管理,应该结题的要求做好准备,积极支持课题结题。我校有7个课题入围成都市防疫专项课题,我校市级规划课题《过程驱动:指向学科方法的教学策略》已顺利结题,并被评为高新区教学成果一等奖,经专家评审与打磨,已推荐报送成都市2021年教学成果奖评选
六、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
优秀的学校,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,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。本学年我们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继续支持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。在过去一年,全校近50名教师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,24人被评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,有12名教师领衔申报建立高新区名师工作室。

参加第十七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佳绩

初中化学组获高新区深度解析教材和精心组建题库展评活动一等奖

高中物理教研组组长安康生在第四届“双主论坛”上作交流发言

贾小颖老师在高新区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跟岗研修活动中上展示课
获第九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-scaled.jpg)
卢书倩老师(中)获第九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

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伟应邀作专题讲座

张糯戈展示自己的科创作品